AI导读:

陕飞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五十余年来在三线地区筚路蓝缕,从填补空白到国际领先,生产交付的各类飞机在多次救援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警机技术也步入了世界前列。

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加强三线地区建设的历史性决策,陕西汉中,秦岭南麓的荒草丛生之地,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摇篮。在这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飞”)应运而生。

五十余年来,陕飞人在这片土地上筚路蓝缕,从最初的填补国内空白,到如今在国际航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一架架特种机从陕飞的厂房中振翅高飞,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劲实力。

近日,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企开放日”活动在陕飞成功举办,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这家三线企业的辉煌历程。在这里,时间仿佛回溯到了那个白手起家、踔厉奋发的年代。

陕飞在特种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种机,作为在运输机基础上进行改装的专用飞机,承担着预警、反潜、电子战、加油、救护等多种作战任务。1975年,国产第一架中程中型运输机运8-02架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后,陕飞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追赶战略,不断完善基本型,开发特种机,发展民用机,预研后继机。一系列以运8、运9为平台的特种机相继问世,多次在西藏雪灾、大兴安岭火灾、“三江”抗洪等救援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陕飞展出了运8反潜巡逻飞机,其中“海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空中反潜机,能够搜索并攻击潜艇,成为我军南海巡航的重要力量。此外,陕飞还研制出了“空中医院”运9医疗救护机,为伤员打通了一条空中的“生命通道”。

在预警机领域,陕飞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空警200、空警500等预警机作为陕飞的“明星”产品,代表着我国预警机技术的先进水平。从第一代预警机的简陋装备,到第二代预警机的技术升级,再到第三代预警机的综合功能完善,陕飞在预警机领域不断突破创新。

空警20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预警机,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全天候、全疆域使用。而空警500预警机更是在空警200的基础上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的升级换代,标志着中国预警机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陕飞生产的多种特种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分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辉煌成就。

如今的陕飞,早已不再是那个偏僻荒芜的三线之地,而是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无数建设者的热血倾注在这里,助我战机扶摇直上、威震长空!(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