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安全统筹风险频发,车主需谨慎甄别
AI导读:
近期多地车主遭遇非保险公司推销机动车辆安全统筹服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风险提示。车主需警惕其风险,选择正规保险机构投保,确保自身权益。同时,业内人士建议加强风险管理,促进车险领域健康发展。
近期,多地车主反映遭遇非保险公司推销机动车辆安全统筹服务产品及相关业务。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时发布了关于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的风险提示。
面对这种看似车险却非车险的服务,车主们不禁要问:它能否在事故中提供赔偿?又该如何辨别真伪,避免落入陷阱?
机动车辆安全统筹,简而言之,是通过集资方式,要求车主缴纳统筹费,形成资金池为参与车辆提供保障,属于运输行业内部的互助行为。虽然与保险功能相似,但并非真正的保险。正规保险公司需经国务院保险监管机构批准,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而安全统筹业务公司多为交通运输或汽车服务公司,不具备保险业务资质,注册资本可能低至100万元。
这些安全统筹公司常采用模糊宣传、低价诱惑等手段,让车主误以为是正规保险。尤其是营运车、货车等高风险车辆,因商业保险费用高、投保难,更易成为其目标。然而,一旦事故发生,这些公司可能拒赔、拖延赔付,甚至卷款跑路。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出,部分安全统筹公司业务模式不可持续,资金安全难以保障,存在重大风险。相比之下,正规车险在退保和理赔纠纷时,车主可依据保险法诉讼,获得更好的风险补偿。因此,车主在投保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保险机构,仔细核对投保单,确保自身权益。
为促进车险领域健康发展,业内人士建议,应着力解决营运车辆投保难、保费高等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差异化定价。同时,车主也应提升行车安全意识,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图片说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风险提示海报,提醒车主注意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的风险。)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