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股及楼市受政策利好刺激走强,机构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和后周期消费品种。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市场尤为关注的是会议强调要稳住楼市股市,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会议指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受政策面利好刺激,12月9日港股、A50期货走强,次日A股三大指数翻红,市场成交额重回2.2万亿以上。机构认为,此次会议政策定调积极,特别是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表态超出市场预期,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和后周期消费品种。

会议预告了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并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12月政治局会议先给出总体方向和政策目标顺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据此作出具体部署。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表示,此次会议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市场密切博弈政策,且会议关于内需、财政、货币、资本市场等表述均有较大变化。

具体到经济工作上,会议通稿的变化体现在首要次序是“扩大国内需求”,同时“稳住楼市股市”的表述更加直白。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本次会议有三个特征:一是发布通稿时间提前,二是政策诉求更强,三是政策力度大,其中消费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振消费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因为无论是稳房价、稳股市,还是基层“三保”、发展生育养老,最终落脚点都是让消费好起来。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韦冀星提到,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全新表述,明确了2025年需求端政策会持续跟进。民生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一是规模上要给足,现有政策要扩容,二是范围要更广,在更多领域对民生保障精准施策。预计2024年初具成效的“以旧换新”政策或在明年两会前后接续扩容至5000亿元左右,补贴品类拓展至消费电子、家居文娱等耐用品;同时,对生育、养老的财政支持也可能在明年试点性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分析,此次会议终于给了2025年财政明确的定调,此前政治局会议对于财政的基调多仅有“积极”二字,而上次增添“更加”二字还要追溯到2020年7月。回顾2020年不仅有赤字率突破3%,还有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加持,因此2025年提高赤字率、加大特殊财政工具规模已是大概率事件。东吴策略陈刚团队认为,这意味着2025年财政加力意愿增强,明年将是财政大年,财政政策具备较高的增量空间。

此外,广发证券研究团队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自2010年7月以来再度出现,为2025年的货币宽松预期做出铺垫。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定调变化与近期“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异曲同工,利于主动的预期引导和对财政发力的支持协调。但该团队也提到,明年货币宽松确实存在着关税与汇率的约束,因此汇率的“重新校准”将是关键。

机构认为,政治局会议的表态也体现了对于支持权益市场的决心。中信证券研究团队分析,会议明确表示要“稳住楼市股市”,延续了今年9月政治局会议“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的积极态度。在此背景下,机构看好科技自立自强和后周期消费品种等。陈刚团队指出,短期来看,政策宽松预期进一步升温,市场情绪有望得到提振,建议关注顺周期等方向的配置机遇。

展望2025年,陈刚团队建议A股行业配置可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内循环方向,重视“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领域新增长点;二是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等;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等。韦冀星认为,2025年A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短期可关注自主可控的科技成长方向、券商保险等牛市排头兵,以及政策超预期下风险偏好得到改善的品种。中长期看,建议关注受益于促进消费政策的后周期消费品种。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12月政治局会议的积极定调有望助力“岁末年初行情”。配置层面,短期非银金融、房地产产业链、扩内需相关板块有望出现相对收益。银河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下,短期或有股债双牛,但也需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