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郑州市围绕九个重要行业制定“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通过夯实算力基础、打造数据高地、放大产业优势、推动AI应用与智能产品研发以及优化产业生态等措施,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至,抢滩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各界共识。河南省针对九个关键行业精心制定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表,省会郑州市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升竞争力,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12月10日,备受瞩目的2024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盛大召开,与会者围绕“数化万物、智赋未来,AI助力郑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夯实算力基石,打造全国数据高地

数据、算法与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也是驱动新质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算力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煤气之于烹饪。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楚江华介绍,近年来,郑州市紧抓发展机遇,以建设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突破口,不断夯实城市算力基础。该中心全面建成后,将具备30000P的运算峰值算力规模,填补河南省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领域的空白,为郑州市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楚江华指出,尽管郑州市在算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算力建设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强。

郑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专家委员孙炜表示,郑州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在郑州的正式启动,以及城市算力网、河南省算力服务调度平台的陆续上线,郑州的算力基础将更加坚实,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孙炜特别提到,一系列大规模算力平台的上线将迅速增加超万P的算力,有效缓解算力瓶颈问题。

在数据建设方面,楚江华表示,郑州市正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数据存储地(数仓)、数据交易中心(数纽)和数据产业园(数港)。通过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仓”扩容、“数纽”成势、“数港”提标,郑州正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数据存储、交易和产业园区。

放大产业优势,推动AI应用与智能产品研发

郑州市在积累强大、稳定、安全的算力服务能力的同时,还聚焦AI场景应用,推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发展。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在论坛上指出,人工智能对产业的影响深远,既能优化产业未来,又能布局未来产业。郑州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上具有优势,全国6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河南占四个,其中一半位于郑州,这充分说明了郑州的技术基础。

楚江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郑州市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具有全国优势,对开拓智能产品应用至关重要。虽然郑州在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仍需在智能产品研发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孙炜对AI应用场景充满期待,他表示郑州市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拥有众多可发力的人工智能场景,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据悉,依托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郑州郑东新区已推出智能化交通模式,打造全新出行体验。此外,在环卫、物流等城市管理领域,郑州市也开展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测试工作。未来,郑州市将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在更多领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优化产业生态,吸引人工智能人才

在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吸引力方面,孙炜认为“筑巢引凤”至关重要。这包括建设人才公寓、算力中心、配备实验装置等,同时也需要重视郑州本地的基础性研究人才。

孙炜表示,郑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正在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为郑州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他期望郑州市能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的首选地。

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龙龙认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他强调,高校的研究方向应紧贴企业需求和市场动态,以产生实际价值。如果人才能在企业与高校间实现循环流动,将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程龙龙建议高校和企业建立一体化平台,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楚江华介绍,近年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一流院校在郑州市开设研究生院,同时郑州市也引进了一批院士等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