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此举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利好政策释放,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9日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宏观调控策略,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及有效性。

逆周期调节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政府干预来缩短经济下行周期的痛苦,减少经济波动。然而,“超常规”一词的加入,不仅强化了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动性,更为未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革命红利见顶,经济周期逐渐进入下行区间,逆周期调节已成为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思路。在中国,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及结构性调整,如通过扩大MLF担保品范围、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等,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提出,预示着将有更多利好政策释放。同时,结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的逆周期调节步伐或将从货币政策扩展至财政政策领域,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增加公共投资等措施,形成新的合力,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此番“超常规”表述在预期管理上成效显著,市场普遍认为本轮宏观政策调整不仅力度加码、政策协调配合,更反映了政策定位及逻辑的重大转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目标在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投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的需求提振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相信通过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增强韧性和应变能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增强、发展态势向好。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