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胜院士详解新材料战略意义:国之重器新‘杀手锏’
AI导读:
刘昌胜院士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新材料在国之重器中的应用与战略意义,指出新材料已成为国家博弈的‘杀手锏’,并强调了材料研发智能化的重要性,认为建立‘AI+材料’技术生态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你可知,从医用功能敷料到医疗设备涂层,抗病毒手段已不再局限于药物,活性多糖材料等创新材料正崭露头角。上海大学校长、生物材料专家刘昌胜院士,在“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专题讲座中,深入探讨了新材料在国之重器中的应用与战略意义。
刘昌胜院士指出,利用活性多糖材料与病毒相互作用,可有效‘诱捕’新冠病毒,阻止其与宿主细胞结合,对未来新冠变体的预防与治疗具有战略价值。同时,他强调,在战略性新兴领域涉及的44项新材料关键技术中,中国有37项处于全球领先,新材料已成为国家博弈的‘杀手锏’。
讲座中,刘昌胜院士通过丰富的案例,如国产‘大飞机’、港珠澳大桥、贵州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等,生动阐释了新材料在支撑大国重器、助力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到,我国在5G、北斗、高铁等关键领域已实现了追赶甚至反超,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正逐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转移。
此外,刘昌胜院士还强调了材料研发智能化的重要性,认为建立‘AI+材料’技术生态是实现我国先进材料及制造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他提到,未来新材料将位于产业链上游,是支撑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生物等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
据统计,我国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产值约占GDP的23%。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3D打印技术推动骨科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心脏瓣膜材料实现技术创新,从跟跑到局部领跑。
刘昌胜院士的讲座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全市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的采编人员,共计70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美辰表示,讲座加深了他对新材料领域的理解,为他指明了未来科研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中国科学院某创新中心的汤江老师全程收看了讲座内容,他认为新材料的深入研发与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而上大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魏嘉雯、任书婷则表示,应关注科技新闻,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