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政策将加大扩张力度,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性和强有力,形成一套“组合拳”。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2025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决策背后蕴含了怎样的经济信号?财政与货币政策又将如何调整?以下为您详细解读。

信号解读:“更加积极”与“适度宽松”的双重定调

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被定调为“更加积极”,意味着财政扩张力度将显著增强,可能包括提高赤字率、扩大专项债规模等措施。而货币政策则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这一变化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旨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强有力。

政策协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拳”

财政政策的积极扩张,需要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通过增加流动性供应、降低利率水平等措施,货币政策将助力财政政策实现其目标。具体而言,财政开支的增加,需要央行保持低利率和货币宽松,确保银行有能力购买国债和地方债,从而形成一套“组合拳”。

实施路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举措

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已明确表示将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已多次强调将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市场预期: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下的经济展望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市场普遍预期我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在化解地方债风险方面,我国已推出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大大降低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同时,财政政策的积极举措也将对总需求产生正向拉动效应,确保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GDP增速。

在货币政策方面,市场预测央行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降准和降息空间均较大,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