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行“共享病床”破解住院难
AI导读:
为解决“一床难求”问题,我国多地医院探索试行“共享病床”,通过打通各科室,实现全院床位流动共享,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此举有效缓解了住院难问题,并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破解“一床难求”!我国多地推行“共享病床”新举措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一张病床,虽然只是大医院众多床位中的“沧海一粟”,但对于亟需住院的患者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希望”。针对患者普遍面临的“一床难求”困境,我国多地医院正积极探索并推行“共享病床”的新模式,通过打破科室壁垒,实现全院床位的灵活共享,从而大幅减少患者的入院等待时间。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病床数量显著增长。据统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已达1017.4万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量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然而,“一床难求”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根源在于床位资源的“忙闲不均”。
一方面,部分大型医院床位紧张,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床位利用率不足,存在大量闲置。即使在大型医院内部,不同科室的病床使用也存在显著差异,有的科室床位紧张,有的科室则相对空闲。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9.4%,其中三级医院高达91.1%,而一级医院仅为54.1%。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无疑加剧了“一床难求”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多地医院纷纷尝试“共享病床”模式。在中日友好医院,前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李女士,从预约挂号到办理入院手续,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而在几年前,她曾因床位紧张而等待了一个多月。如今,得益于“共享病床”模式,李女士得以迅速入住其他科室的病房,接受了及时的治疗。
湖南省儿童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地也通过床位统筹,有效缓解了患者等待入院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更是在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将以市属三级医院为重点,启动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
“共享病床”模式的实施,不仅让患者得以更快入院接受治疗,还提高了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可以实时掌握各科室床位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跨科调配。同时,部分医院还推行了床旁自助结算工作,进一步简化了患者办理入院、出院手续的流程。
在保障医疗质量方面,“共享病床”模式也做出了积极探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确保跨科住院病人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护士也经过针对性培训,能够胜任跨科护理任务。
此外,部分医院还成立了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确保“共享病床”一旦出现危急重症病人,能够迅速、规范地进行急救治疗。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共享病床”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破解“一床难求”难题,“共享病床”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动更多非必须住院的术前检查项目在门诊完成,并提升日间手术比例等措施,以进一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
办好就医“小事”,就是医改惠民的“大事”。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床难求”的困境将得到有效缓解。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