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投资入股国民养老,外资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AI导读:
安联投资近日获批入股国民养老,成为其首位外资股东。今年以来,外资机构纷纷加大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力度,反映出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外资对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上海证券报记者12月10日独家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正式批复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同意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安联投资”)斥资约2.84亿元认购国民养老2%的股份。此次入股使安联投资成为国民养老的首位外资股东,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也因此增加至约113.78亿元。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纷纷加大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力度。业内分析指出,这既反映出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也彰显出外资对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有望进一步吸引更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安联投资成功入股国民养老
国民养老作为专注于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机构,其发起股东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国民养老保险的成立,是我国养老体系日益完善的重要标志。多家理财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国民养老,对推动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国民养老是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两类专业养老保险业务试点资格的保险机构。目前,公司已推出多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产品收益率在行业内保持较高水平。截至三季度末,国民养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86.6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98.27%,最新风险综合评级(IRR)为AAA级。
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托比亚斯表示:“中国养老金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凭借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丰富经验,以及在风险管理、养老金产品开发、资产配置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将与国民养老携手,为中国居民提供满足其退休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国民养老总经理黄涛指出,与安联投资的深度合作将为公司引入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公司将充分借鉴其在资产负债管理、养老金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普惠性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业务,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市场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通过新设机构、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力度。目前,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已有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分别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以及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美国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目前,这两家外资保险机构已正式启动筹备工作。
上半年,外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案例屡见不鲜。5月,中国石油集团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公司,使中意财险成为外资独资财产险公司;同月,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拟引入新股东富杰集团,持股约10%;6月,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前海再保险10%的股权。
1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公开场合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不断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诚挚欢迎世界各地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投资兴业。
专家指出,外资机构的频繁加码有望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表示,外资机构不仅通过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还带来了国际先进的保险经营管理经验,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形成改革共识,从而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化改革。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