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蓄势待发:巨头抢滩布局,万亿市场待挖掘
AI导读:
低空经济在政策、技术、应用等多因素驱动下蓄势待发,华为、中兴通讯等巨头纷纷入局抢滩。万亿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技术、生态融合等挑战。预计物流、载人飞行领域将率先爆发。
人在深圳人才公园游玩时,通过手机扫描附近的无人机点餐二维码,只需等待约20分钟,无人机便能将美食送达。这一场景并非科幻,而是低空经济商业应用的真实写照,预示着万亿市场的无限潜力。
在政策、技术、应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低空经济市场正蓄势待发。华为、中兴通讯、美团、顺丰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巨头纷纷涌入这一领域,抢滩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低空经济如同高科技赋能的房地产,在二维平面上新增了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由此催生出新的经济价值和产业生态。未来,低空飞行器有望像地面车辆一样,在低空自由规范运行。
然而,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全球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面临技术、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的痛点与难点。同时,在空域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也亟待完善。
中兴通讯5G-A通感产品总监赵志勇预计,低空经济应用将率先在物流、载人飞行两大领域爆发。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低空经济”一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以华为、中兴通讯、美团、顺丰等为代表的产业资本纷纷入局,行业起步并开启加速模式。尽管产业尚未全面爆发,但资本市场已提前反应,A股低空经济指数在53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超过60%。
华为已与中国电信成立“低空智能网联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低空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已联手中国移动等打造了“5.5G+低空智联网”。此外,华为还公布了其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更优质的能源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则依托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构建低空智联网,已在25个省市完成了超80个低空通感试点项目,覆盖物流配送、重点区域低空安全等多种应用场景。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4年9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超5万家。
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3.5万亿元。这一蓝海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涌入。
低空经济的兴起得益于多维技术的快速突破与全面演进。AI、数字孪生、北斗+RTK导航技术、5G–A通感一体化等新技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无人机技术的轻量化、避障、悬停等关键技术的持续提升也至关重要。
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技术推动力之一,其充电方便、噪音小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城际交通、旅游观光、医疗、应急等领域。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高可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技术等已逐步用于eVTOL研发制造。
在应用驱动方面,载人服务、载物服务、低空安防、低空作业、治安救助等已成为低空经济应用的主要场景。政策驱动也是低空经济战略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来看,上游主要涉及电池、电机、空管系统方向;中游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通用飞机方向;下游主要应用在低空物流、低空旅游、医疗救护、农业、飞行培训和运营维护等方向。未来,低空经济将带动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尽管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但仍需面对法律法规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公众接受度有限以及安全性问题等挑战。为促进其健康发展,专家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空域管理以及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
深圳作为先行先试的城市,已规划出600米以下低空经济领域商业活动范畴,并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83条。中兴通讯依托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构建了低空智联网,解决了低空通信和感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低空飞行安全性和效率。
赵志勇表示,低空经济应用领域广泛,长期来看将在物流和载人飞行领域率先爆发。然而,在载人方面,低空经济的安全性能尚需得到充分保障。要达到传统航空运输的安全水平还需克服诸多难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