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季度GDP上修但消费疲软,加息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AI导读:
日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快于预期,但消费数据下修显示复苏脆弱性。日本央行加息前景仍存不确定性,同时石破茂政府因执政联盟力量削弱,难以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
由于日本三季度资本投资和出口数据上修,经济增长速度快于预期,为12月日本央行可能再次加息带来了希望。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近日表示,加息时机正在“接近”,引发市场猜测。然而,同期消费数据下修,部分分析师指出这揭示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脆弱性,12月加息并非板上钉钉。此外,随着石破茂的执政联盟力量削弱,日本央行提高利率和改变日元疲软态势的难度加大。
GDP修正增长,但消费依然不振
12月9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增长了1.2%,高于初值0.9%,也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季度环比增长了0.3%,高于初值0.2%。具体来看,资本支出下降幅度小于预期,外部需求对增长的拖累也小于初步估计。然而,私人消费增长仅为0.7%,低于初步估计的0.9%。
尽管三季度GDP有所上调,但与第二季度2.2%的年化增长相比,仍然较慢。同时,市场对日本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可能提高关税等海外不确定性因素,给日本经济前景增添了阴影。Sompo Institute Plus高级经济学家Masato Koike表示,尽管实际工资的提高将支撑消费,但海外增长停滞将抑制外部需求的复苏,日本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步伐不大。
目前,日本的价格趋势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核心消费物价指数(CPI)自2022年4月起连续位于政策目标2%的上方,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已经摆脱了长期通缩。分析师认为,一方面,日本经济可能会出现一段向好的动能;另一方面,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日元可能会升值,日元套息功能可能衰退,全球流动性将取决于美元或其他货币。
招商银行研究认为,随着高息货币进入降息周期,日元作为低息货币的融资成本上行、汇率升值,日元套息交易的盈利空间将显著收窄甚至逆转,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冲击。
加息前景扑朔迷离
今年3月,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从-0.1%上调到0%-0.1%,终结了长达十年的负利率政策。7月,日本央行再度加息,将政策利率提高至0.25%。12月18日—19日,日本央行将举行下次政策会议,这些数据或将成为利率调整的参考因素之一。
目前,市场对于日本央行在12月是否加息仍存在争论。植田和男此前表示,如果央行更加确信通胀率能在工资增长和强劲国内需求的支持下稳定在2%左右,那么央行准备再次加息。许多市场参与者预计,日本央行将在本财年3月底前再次加息,但对加息的具体时间点存在分歧。
在日本上调经济数据后,一些分析师预计日本央行将在12月上调25个基点的短期利率。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Takeshi Minami表示,这支持了12月加息的理由,尽管消费疲弱令人担忧。但也有人认为,日本央行将在周四的政策会议上按兵不动,下次加息最早将在明年3月。野村证券经济学家Uichiro Nozaki表示,这些数据不会大幅提振加息预期,但也不会成为加息的障碍。
考虑到消费疲软、日本央行行长谨慎的决策风格以及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经济政策的担忧,路透社援引的消息人士表示,日本央行对下一次加息的时机持谨慎态度,12月是否加息悬念仍存。此外,有调查显示,逾半数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央行12月会再度加息,约90%认为日本明年3月底前利率将升至0.5%。
石破政府面临挑战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政治因素可能会将日本央行的加息决定推迟到明年1月。目前,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执政联盟中失去了多数席位,政治支持薄弱,必须寻求反对党的合作。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Ryutaro Kono和Hiroshi Shiraishi表示,石破茂没有多数席位,正处于政治的独木桥上,如果其政府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日本央行可能会决定等待。
11月,在日本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中,石破茂再次当选首相。但此次与10月初次当选时局面大不相同,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丢掉了过半数的席位。因此,在石破茂此次组阁后,自民党和公明党首次面临少数派执政的局面。在经济政策方面,石破茂基本主张货币宽松的“安倍经济学”的反面,他上台前多次明确表示支持日本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但上台后态度明显摇摆。
此外,石破茂在竞选时还提出上调工资以提振消费、增加国防开支等措施。不过,其提出的亚洲版“北约”想法遭到美国的明确反对。时事通讯社评论说,成为少数派执政党后,第二次石破内阁在政策和国会应对方面必须重视在野党的主张。分析师此前指出,如果执政联盟被削弱,石破茂将难以在货币政策正常化和财政整顿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日本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白鸟浩表示,一位极不稳定的首相,很可能无法在国内经济发展中扮演引领角色。支持基础不稳固的首相,在外交谈判中能否传递强有力的信息也令人怀疑,这可能在未来日本的各种外交战略中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