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2025年中国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传递出积极信号,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中国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释放积极信号

  新华社记者吴雨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京召开,深入研讨2025年经济工作部署,其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备受瞩目。历经十多年,货币政策再度调整为“适度宽松”,彰显出我国支持性货币政策的坚定立场,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货币政策的调整,历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此次政治局会议明确将明年的货币政策定为“适度宽松”,这既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前瞻布局。通过“宜松则松,宜紧则紧”的灵活调整,为明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稳健”到“适度宽松”,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深刻影响着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动。这一转变意味着将保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维持低位的利率水平,营造相对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民生消费等前沿阵地,促进消费增长,扩大投资规模,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尽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但其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未改变。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适时加强逆周期调节,尽管基调仍为“稳健”,但在执行过程中灵活适度,市场普遍感受到货币政策已呈现出稳健略偏宽松的趋势。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将更好地体现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两者协同作用,将确保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综合融资成本,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预期变化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及时明确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从外部环境看,明年国际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在此关键时刻,明确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积极回应市场关切,释放积极信号,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新华社)

货币政策调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