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5年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双积极
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经济学家认为,这将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口径迎来巨变。会议明确,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为总体方针。
多位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会议中提出的“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超出市场预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提及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预示着后续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可期。市场焦点迅速转向赤字率与特别国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同样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重视全方位扩大内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出台。会议中首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更加”的表述,彰显了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定调明年的政策总基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预期在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乃至明年全国两会上,将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以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表示,我国沿用了十余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已转变为支持性货币政策,赋予货币政策及时反应宏观经济压力的灵活性。刘晓光指出,今年货币政策发挥了急先锋作用,9月启动宽松信号,推动股票市场迅速反弹。
此次政策口径调整意味着政府可能采取进一步降准降息措施,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实际利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CMF年度论坛上表示,应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性调控工具作用,降低债务成本。他认为,当前美联储降息为我国降息提供了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2025年央行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或将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同时,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将适时下调,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为2025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为“更加积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已表示要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我国已在化解地方债上推出12万亿元化债方案,减轻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同时,已出台降低契税、降低增值税覆盖范围等举措。
王一鸣表示,面对内需不足和经济压力,需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扩内需、稳增长。他预测,下一步可能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并继续发行特别国债,适度提高赤字率。
赵伟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下,积极利用可提升的中央赤字空间值得期待。他指出,近年财政效果受压制,或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未解决、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短缺等因素影响。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或扭转这一趋势。
王一鸣还建议,特别国债可再扩大规模,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此外,专项债也可适当扩大规模和使用范围。财政部已明确可收储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总体来看,2025年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将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