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入分析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旨在稳定资产价格,提升投资收益,为经济活力回升提供动力。

蓝鲸新闻12月10日讯(记者胡劼)中央政治局于12月9日召开会议,深入剖析并规划2025年经济工作。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与宏观分析师刘天宇解读称,此次会议的政策导向极为积极主动,预示着中央已充分预估并准备了应对明年经济发展中潜在压力与风险的策略,与经济主体的期望形成了强有力的共鸣。

黄文涛与刘天宇强调,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自9月底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经济主体与资本市场的预期显著增强,PMI、地产销售等前瞻性数据均呈现出向好趋势。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突破5.2%,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5%左右的既定目标。此外,这一增长目标也将成为未来几年政策讨论的基准。

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预示着政策框架将摆脱传统思维束缚,在力度与工具上实现新跨越。中信建投指出,“超常规”政策将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政策模式的突破,具体方向包括: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并推动传统模式向现代央行体系的转型;财政赤字约束预计将大幅放宽至3%以上,同时优化政府投资模式,更多地向居民部门倾斜;在稳定资本市场方面,将出台更加有力的支持措施,以防止市场过度波动。

时隔14年,货币政策再次提及“适度宽松”,标志着货币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回顾2009-2010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采取了“零利率+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我国也适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大幅扩张。当前,我国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预计2025年的政策将在利率与汇率的平衡中更倾向于利率,加大降息降准的力度。同时,还将推出更多创新工具,以应对长期利率下行和货币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的问题,并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稳定在政策框架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财政政策被定位为“更加积极”,这标志着政策进入了新的扩张周期,尤其是中央财政有望进一步加大投入。上一次财政政策转向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从“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推出了约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自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将财政政策定位为“积极”,2019年开始强调“加力增效”和“更加积极有为”,更加注重财政的质效。

自今年四季度以来,财政政策持续加码。此次将财政政策定位为“更加积极”,预示着财政政策在规模上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赤字率将提升至4%以上。2025年财政政策的发力点预计包括:平衡地方财政,加强“三保”落实,打破负面反馈循环,启动经济;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更加倾向于鼓励消费、改善民生和充实社会保障;新老基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升级;鼓励打造生育友好型和创新友好型社会。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会议重申了“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居民部门仍将是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关税冲击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容忽视,需要强有力的内需政策进行对冲。财政上预计将延续今年三季度的消费补贴政策,并扩大补贴范围。会议还强调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重要性,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供给缺口仍然较大,预计相关支出将进一步增加。

会议特别提到要“稳住股市楼市”,这一表述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中较为罕见,表明政府将稳定资产价格作为政策的重要目标。将股市和楼市并列,既体现了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稳定二者对于提振社会预期、防范金融风险和打破资产价格负面循环的重要意义。同时,会议还提出了“提高投资收益”的目标,这既包括对实体经济投资质效的提升,也表达了中央稳住资本市场的决心,以期将资产价格更好地转化为居民和企业的财富。在资本市场方面,预计将出台更多增量政策,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包括推动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入市、强化上市公司治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优化资源配置等。

展望未来,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不仅将为经济活力回升提供充足动力,还将为改善预期、重振信心提供有力支持,更为资本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股市有望继续走强,无风险收益率有望继续下行。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