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技术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AI导读:
近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方案提出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中兴通讯等企业在低空经济示范区深圳人才公园完成了5G-A通感一体低空场景能力验证测试,实现无人机航迹跟踪等业务。低空经济正蓬勃发展,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财联社12月10日讯(记者付静)低空经济正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推动5G网络向5G-A升级,并持续开展包括通感一体在内的关键技术研发试验。
中兴通讯(000063.SZ)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在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低空通信和低空感知两方面的需求。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集成了通信和感知能力,结合智能联网技术,如北斗+RTK导航技术、AI等,是实现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财联社记者实地探访了中国移动(600941.SH)与中兴通讯合作打造的低空经济示范区——深圳人才公园。双方在此完成了5G-A通感一体低空场景能力验证测试,成功实现了美团外卖无人机航迹跟踪等业务,基本覆盖了低空感知场景的全业务。该示范区成为中兴通讯场景最丰富、复杂性最高的低空样板。
(深圳人才公园内的美团无人机外卖服务,财联社记者摄)
崔亦军指出,低空通信主要用于无人机的图像传输和数据传输,对上行带宽、连续覆盖、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有着核心需求。而低空感知则涉及无人机的位置、高度、航向和速度等信息的感知,以及非合作无人机的探测与反制,以保障空域安全。
然而,目前通信方面仍面临点对点通信不支持非视距飞行、4/5G网络低空覆盖不足等问题;感知方面则存在感知精度低、连续组网难等挑战。相比之下,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具有精度高、部署快、易组网等优势,能够实现无人机泛“联”易“管”的目标。
中兴通讯在通信技术上推出了业界首个自发自收128TR AAU设备,支持65°大张角,确保地面和低空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感知技术方面,中兴通讯首次引入了连续波和脉冲波双波形智能感知技术,解决了传统雷达设备在远距离探测与近距离无盲区之间的难题。此外,中兴通讯的5G-A通感方案还加入了智算单元,结合通信基站边缘算力架构,在本地完成轨迹感知、图像渲染等功能,实现无人机轨迹的数字化、精细化显示。
中兴通讯5G-A通感产品总监赵志勇表示,今年是低空经济的元年,产业培育壮大需要时间。中兴通讯在发力低空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如具体场景下的技术挑战等。但中兴通讯将不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打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赋能低空经济。
驱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主要包括无人机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需要实现轻量化,并持续提升避障、悬停等关键技术;新能源技术则直接影响无人机飞行安全,电池、电控、电机等三电技术是eVTOL快速发展的核心;智能联网技术,包括北斗+RTK导航技术、5G-A通感一体化及AI,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此外,低空经济领域受到政策和应用端的双重驱动。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在应用端,载人服务、载物服务、低空安防等已成为主要应用场景。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均瞄准了这一万亿级蓝海市场。上周,中国电信(601728.SH)宣布其“低空智能网联实验室”揭牌,并与中兴通讯等25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项目签约。10月,中国移动与15个领航城市及15家领军央企联合宣布启动低空经济合作,计划到明年创建100个行业标杆示范项目。中国联通(600050.SH)也构建了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打造智慧用管服一体化平台。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