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2024年信用评级机构评价结果,中债资信拔得头筹。评级区分度水平更趋合理,投资人付费模式前景受关注。评级行业转型进入新阶段,满足多元化投资者需求。

临近年末,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多领域机构自律监管“成绩单”发布高峰。

12月9日晚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揭晓了2024年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涵盖了12家市场主要信披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在综合素质和最终得分上均独占鳌头,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位列前三,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则分别位列第二。

此次评价不仅是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信评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业内人士指出,加强多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信评行业的整体质量,规范业务操作,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此次评价,评级机构将更加专注于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为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评级区分度水平更趋合理,投资人付费模式的前景也备受关注。随着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格局的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揭示和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正式施行,为信用评级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指导。

以中债资信为例,其采取投资者付费的运营模式,旨在切断评级机构与受评对象之间的利益链条,保障评级业务的独立性。其评级区分度表现良好,违约率检验结果显示,AA级以上(含AA)样本主体违约率为0.00%。同时,中债资信在风险预警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成功预警违约企业达154家。

然而,投资人付费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尽管该模式在风险揭示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存在“搭便车”等固有难题,制约了其公共产品属性的发挥。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投资人付费模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满足多元化投资者的需求,评级行业正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建议评级机构在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提升评级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提高报告质量等方面继续努力,提升评级行业影响力和机构公信力。同时,协会也鼓励评级机构积极探索投资人多元化需求,与投资人形成良性交流和反馈机制,共同推动评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各主管部门和所属自律协会也在积极引导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细则和业务指引,规范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优化评价办法。这些措施为评级行业的规范化运行和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用评级行业作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守门人”,其健康发展对于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能力、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以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培育公信力较强、评级区分度较高、风险揭示较为有效、市场认可度较好的本土评级机构,共同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