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推出多项举措推动即时零售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国内外财经新闻概览。

【深圳经济新闻联播】

深圳推出11项举措,力促即时零售2026年商家超4万家

12月9日,深圳市商务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推动即时零售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该方案提出,至2026年,深圳将拥有超过4万家上线经营的零售商家,培育出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电商平台5家,以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品牌企业30家以上,实现即时零售年销售额400亿元以上。即时零售作为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将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即时需求。

方案从提升即时零售业态规模、完善公共服务、加强人才培育等方面设定了目标,推出11项重点举措,旨在推进即时零售新业态的发展,促进线上线下商品消费的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将深圳打造为全国领先的即时零售产业发展高地。至2026年,深圳计划建设500个以上的即时零售前置仓,并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等按需配置智能快递柜/智能外卖柜,同时建设1000个以上供网约配送员休息、如厕等服务的驿站。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上下游企业超2400家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聚集效应日益显著。目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企业已超过2400家,其中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约140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深圳已初步实现功能型无人车的常态化、多元化场景运营试点,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944公里,并向19家企业的349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了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

以坪山区为例,已累计开通近30条无人配送车示范线路,32辆无人配送车获批上路开展城市配送服务。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约183万辆,超越2023年全年总量。深圳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迎来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目标的车企。今年前10个月,深圳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2%,汽车零配件出口同比增长26.5%。

深圳绿电交易大幅增长,1-10月交易量增1.8倍

12月9日,由国家节能中心、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举办的2024年绿色竞争力构建与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宣讲活动在深圳举行。今年1-10月,深圳市绿电交易电量达13.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8倍,约占广东省绿电交易电量的24%;绿电交易用户数达605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042%,交易量和交易用户均为全省最高。

深数所发布数据产权登记服务平台,颁发首批证书

深圳数据交易所近日发布了数据产权登记服务平台,并为深译信息科技等公司的3个数据产品颁发了首批数据产权登记证书。该平台的发布对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圳乃至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内财经新闻】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释放六大信号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释放了六大重磅信号,包括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进一步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

11月CPI同比小幅上涨,PPI环比由降转涨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略有回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这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政策支持质效进一步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投资有巨大潜力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赵成峰表示,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角度看,我国投资都有相当大的潜力空间。今年前10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

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增速5.4%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3.9%提升至2023年的24.4%,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5.4%。长三角“万亿城市”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9个。

【国际财经新闻】

特朗普表示不会解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美国共和党籍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不会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前将其解职。鲍威尔的第二个美联储主席任期定于2026年5月结束。

世贸组织: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温和增长

世贸组织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继续温和增长,但2025年的贸易前景尚不确定。

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2023年外债支出达1.4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国际债务报告》显示,2023年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

欧元区工业持续不振,加剧“裁员潮”

受产业转型缓慢、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欧元区工业持续萎缩,导致多个制造业大国出现“裁员潮”。

【今日交易提示】

新股申购:林泰新材

新债申购:无

新股上市:无

新债上市:无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