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国推广,专家建议提升产品多样性和参与度
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专家建议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提高民众参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制度高效运行。
12月9日,据多方渠道消息,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或地区的先行试点基础上,即将面向全国范围推广。相关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制度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随着这一关乎民众福祉的养老制度即将全面铺开,如何确保其既受欢迎又高效运行,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专家指出,随着各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不断丰富与升级,应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实施“分层”策略,强化差异化优势,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健全配套政策与监管机制,实现跨机构账户与产品的便捷管理,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确保长期收益的稳定性。
截至12月9日,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已达836只,涵盖储蓄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和理财产品四大类,较去年同期均有显著增长。
随着制度扩围的临近,各大银行、保险、基金和理财机构纷纷加大宣传力度,新一轮开户竞赛悄然拉开序幕。多家银行推出开户缴存奖励,以吸引更多客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已有超6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其中不乏“闲置账户”,即开户后未缴存或仅象征性缴存的情况。
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转化率不高、平均缴存金额较低等。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封闭运作和严格支取条件,影响了部分客户的缴存意愿。同时,节税效果与税前年收入水平挂钩,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有限。
此外,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丰富度和赚钱效应仍有待提升,影响了参保人的缴存积极性。公众对个人养老金的概念、优势和操作流程了解不足,也制约了制度的普及和接受度。
为打破同质化现象,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金融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和完善监管机制。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和养老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并加强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同时,应完善配套政策与监管机制,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平台,方便用户跨机构管理账户和产品。探索建立收益保底机制或最低收益保障政策,增强公众对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信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