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明年经济谋篇布局打下信心基础。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9日召开会议,深入探讨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规划。会议强调,新一年度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发展策略,同时注重守正创新、先立后破,通过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还提出,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精准打出政策“组合拳”,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会议中提及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拳,不仅在表述上有所升级,更在实际操作层面展现出与以往的显著差异,因此备受市场瞩目。从“积极”到“更加积极”,从“稳健”到“适度宽松”,这些表述的变化预示着宏观调控策略将有所调整。此外,会议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采取的组合式“双轮驱动”策略,也超出了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消息公布后,国内外中国资产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和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更多的稳定性。而此次会议对明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方向的明确,进一步消除了市场上的疑虑和不确定性,为明年经济的全面布局奠定了坚实的信心基础。

从财政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积极信号持续增长。此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就体现了财政政策从加力提效向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转变。如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出,预示着2025年财政政策领域将出台更多举措,以更有效地提振经济发展。

在当前阶段,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能够在宏观层面促进总需求的扩大,有效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同时,专项债的发行、减税降费措施的落实等,也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动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适度宽松”的提法更是十余年未见。然而,这一转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的。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降息降准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中国资产价格预计将得到进一步支撑,实体经济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则通过影响资金成本和可用性,间接支持财政政策的效果。例如,当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流动性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种协同作用产生了单一政策调整所不具备的新“化学反应”。

此外,两者的结合还有助于解决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过财政支出来拉动内需,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来看,依靠货币政策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则有助于消解转型阵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

随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强和政策“组合拳”的逐步落地,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整体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为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