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知识产权论坛暨深国转平台启动
AI导读:
12月4日,香港城市大学在深圳举办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并宣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深港合作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新进展。
12月4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在深圳成功举办了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同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深国转)也正式宣告启动,标志着深港合作迈出了又一坚实步伐。
论坛期间,港城大校长及杰出教授梅彦昌提出了“未来创新将呈现三角形模式”的独到见解。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代表了大学的人才与研究、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导向的产业。这一模式如何为大湾区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稳定支撑,以及深国转平台的发展前景,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在人才培育方面,港城大凭借其卓越的教学和研究实力,成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力量。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港城大位列第62位,且有19个学科进入全球50强行列。自2021年起,港城大已投入五亿港元,推出“HK Tech300”计划,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积极培育初创团队,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坚实后盾。目前,国家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网络已覆盖84个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也在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更是成为知识产权运营与转化的重要平台。论坛上,国家及地方知识产权局领导均表达了对深国转平台的信心与期待。
市场导向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港城大设立创新学院,旨在加速研究成果的市场应用。论坛上,港城大科研团队展示了在电池储能系统、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嘉宾的关注。这些成果在内地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梅彦昌表示,深国转平台将作为内地与世界交流接轨的重要纽带,推动全球创新合作。他强调,创新需要合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平台将取得成功,对全球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图片为论坛现场照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