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力度大、方向准,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政策持续发力,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施策,推动更多资金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济稳步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多亏有500万元信用贷款,湖南汝城县阳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得以迅速扩建厂房和生产线,抢抓市场机遇。”公司负责人何雄文信心满满。

江苏南京市民李先生也切实感受到了“两新”政策的实惠:“今年我为新房购置了智能冰箱、洗烘套装和新风空调,政府补贴加上门店优惠,节省了近1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为深入贯彻这一精神,近期,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密集出台,力度大、方向准,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这些政策不仅巩固了经济回升的势头,更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在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同时,货币政策也加大了调控强度。两者协同发力,为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同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回升。

在财政政策方面,3.9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已发行3.63万亿元,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同时,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000亿元资金分别用于支持“两重”和“两新”工作,有效促进了内需回暖和产业升级。

货币政策方面,年内多次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

此外,产业、就业、科技、生态等政策也同向发力,与经济政策形成合力,有效统筹了稳增长和调结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好转,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这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加力的积极成果。”

精准施策,夯实“稳增长”基础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宏观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施策。通过推动更多资金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巩固了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

在助力中小经营主体方面,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行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信贷资金。同时,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也得以延续实施。

在化解风险方面,政策打出“组合拳”,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外,还通过多项化债政策协同发力,大幅降低了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

在涵养动能方面,政策持续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河北省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就享受了环保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优惠。

政策“红包”的持续发放也转化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5.1%。

深化改革,拓展调控空间

加强宏观调控离不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为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正在加快实施。

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如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等。

宏观调控理念和思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通过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为地方经济减负担、增动能。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也为科学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的全面实施,将有利于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宏观政策落地提供动能。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态势向好向上、结构向优向强。”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略有删改,以符合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