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化与国际化进程加速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关于农产品品牌化、产销对接和国际化进程的讨论和举措,强调了品牌管理和营销服务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开拓市场中的关键作用。
东北的黑土地孕育出香甜的大米,宁夏盐池的滩羊以其鲜美的肉质著称,而赣南丘陵的脐橙则以汁多味浓闻名遐迩。这些丰富多样的物产,得益于我国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与悠久的农耕文明。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丰收的农产品顺利转化为农民收入,必须确保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道路既稳定又顺畅。他强调,要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坚持走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增值转化,稳步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供应。
对于如何将来自“小地方”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大市场”,本届农交会的嘉宾和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品牌管理和营销服务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拓更广阔市场的关键。他们指出,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和国际知名的品牌数量相对较少,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待提升。
在第21届农交会上,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正式发布,共有8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新一批培育计划,涵盖粮油、果品、畜禽、蔬菜等多个领域,至此,培育计划品牌总数已达226个。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介绍,目前纳入省级以上农业品牌目录的区域公用品牌中,拥有注册商标的比例达到72.2%,授权使用主体超过3.3万个,品牌平均溢价率超过17%,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浙江芒种品牌管理集团的商务经理指出,畜牧区域公用品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许多地区的畜牧产品虽然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自有品牌,往往只能以贴牌方式销售给大型龙头企业,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他强调,系统的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产品溢价,还能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业态升级和农民增收。
为了顺畅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我国正在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以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宁夏江洋汇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通过农交会成功对接到浙江和福建的大型采购商,期待能够签订大订单。此外,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通过连续举办“户县葡萄”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拓展了销路。
在助力农产品扬帆出海方面,我国正在积极推动预制菜等农产品出口,并加强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广东省通过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和大力开发预制菜产品,成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便利通关等服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