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PPI数据出炉,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
AI导读:
11月CPI同比上涨0.2%,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3%,显示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政策支持质效提升,经济内生动能增强。
国家统计局于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略有收窄;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实现了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也呈现收窄态势。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稳固,政策支持效果显现,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11月CPI同比涨幅较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所致。具体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10月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更是达到了2.7%,这一降幅超过了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这主要归因于11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农产品生产储运条件良好,导致鲜活食品价格普遍下降。
在非食品价格方面,11月燃油小汽车价格环比上涨0.2%,这是近9个月以来的首次上涨。然而,随着旅游出行进入淡季,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呈现环比下降趋势。
PPI方面,11月份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也相应收窄。从同比数据来看,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10月收窄0.4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7个行业的同比价格降幅均有所收窄。从环比数据来看,PPI在10月下降0.1%的基础上,11月实现了0.1%的上涨。这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基建项目的加快推进,带动了水泥、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的环比上涨。
政策发力对物价的影响逐渐显现。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3%,较10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核心CPI的回升体现了政策协同发力的效果,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信心正在加快恢复,经济基本面进一步巩固,经济内生动力有望增强。
展望未来,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认为,随着冬季肉类需求的增加和气温的进一步下降,猪肉价格将出现季节性回升,同时鲜菜、鲜果等产品的生产储运也将受到影响,有望推升食品价格。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整体回落,但增量政策的逐步显效将促使市场供需关系边际修复,预计PPI同比降幅将有所收窄。
当前物价表现意味着政策发力仍有较大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未来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还有较大加码空间,央行将更加重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实施有力度的逆周期调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