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PPI数据出炉,显示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
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CPI同比上涨0.2%,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3%,显示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政策支持质效提升。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略有回落;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呈现出环比由降转涨的趋势,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回升至0.3%,标志着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整固。
具体来看,11月CPI同比涨幅比10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主要归因于食品价格的超季节性下降。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更是达到了2.7%,远超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11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农产品生产储运条件良好,导致鲜活食品价格普遍下降。
在非食品价格方面,11月燃油小汽车价格环比上涨0.2%,结束了近9个月的下跌趋势。然而,随着旅游出行进入淡季,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呈现环比下降。
PPI方面,11月份国内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7个行业的同比价格降幅均有所收窄。从环比来看,PPI在10月下降0.1%的基础上,11月实现了0.1%的上涨。水泥、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在房地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的带动下环比上涨。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分析认为,核心CPI的回升体现了政策协同发力的效果,企业部门与家庭部门信心正在加快恢复,经济基本面进一步巩固,经济内生动能有望增强。
展望未来,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随着冬季肉类需求的增加,猪肉价格将出现季节性回升,同时气温下降也可能影响鲜菜、鲜果等产品的生产储运,从而推升食品价格。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整体回落,但增量政策的逐步显效将使市场供需关系得到边际修复,PPI同比降幅也将有所收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当前的物价表现意味着政策发力仍有较大空间。接下来,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有望加大力度,央行也将更加重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实施有力度的逆周期调节。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