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旨在激活区域发展潜力,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同时,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2025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需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旨在激活区域发展潜力,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鲍家伟对此解读称,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关键在于形成战略合力,促进各区域协同作战,而非各自为政。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则进一步指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其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

肖金成强调,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各区域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不能过大,需采取有力措施缩小这一差距。当前,我国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四大区域发展分化明显,需根据新征程、新情况、新目标,通过完善区域政策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同时,还需关注各省内部中心与边缘的差距问题,通过加强省际间区域合作和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来解决。

肖金成特别提到,老少边穷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需找到发展边疆的有效思路和对策,支持城市和城镇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此外,会议还提出,明年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肖金成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解决人口合理分布和城镇化质量问题,与乡村振兴并不矛盾。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人口和资本的双向流动,有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

鲍家伟也表示,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深入实施该战略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和投资、释放内需潜力,也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