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6万亿化债政策迅速落地,全国多地积极发行置换隐债再融资专项债,总规模近2万亿。此轮政策安排高效,彰显中央决心。同时,财政部将配合地方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化债政策落地,巩固化债成果。

新华财经北京12月9日电(王菁、董道勇)财政6万亿化债政策迅速落地,截至12月8日,全国32个省、区、计划单列市已披露发行置换隐债再融资专项债总规模达19953亿元,距2万亿限额仅差47亿元。此轮化债政策安排高效,彰显了中央支持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决心。

业内人士指出,隐债置换专项债推出至落地迅速,市场扰动被有效消化。11月8日额度获批后,9日即分配至各地,12日河南省率先披露发行文件。一个月内,多地人大召开会议,审议预算调整方案,为置换债发行铺路。

“1个月公告近2万亿”——11月以来,为配合隐债置换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多地人大积极行动。按法定流程,新增债务限额经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可启动置换债发行。如河南省审议增加政府债务限额议案,陕西则公告审议置换债券收支安排。

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未披露发行计划,河南省发行规模居首,达1227亿元。江苏、湖南、贵州等地均披露两批发行计划,江苏规模最高,达2511亿元。截至12月6日,23地完成发行,合计14595.4925亿元。

平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认为,北上广可能通过其他形式债务置换,如特殊再融资债。未来或继续利用地方债置换拖欠款类债务。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介绍,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

部分地区已公布2024-2026年隐债置换专项债计划,新疆和贵州分别公布638亿元和1176亿元额度。市场预计各省最晚明年1月公布三年置换总额度,置换节奏逐渐明朗。刘璐表示,江苏等发达省份可能加快置换,提前完成清零。

近期债市行情显示,央行大规模净买入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未导致资金利率抬升。同业存单利率下降,期货现券整体震荡走牛,信用利差压缩。刘璐建议关注短债下沉策略,城投、城农商行和国营地产或为优选。

“发行一批、置换一批”——在隐债置换再融资专项债快速落地背景下,如何巩固化债成果?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将配合地方,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化债政策落地。财政部将指导各地合理分配债券资金,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政策效应尽快释放。

同时,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推动融资平台加快改革转型,防止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增融资服务。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要从财政体制、债务预算管理和城投转型三个维度出发,抑制地方隐性债务产生。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与资本预算,加强财政纪律和监管力度。推动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城投公司转型中,收购上市公司成为重要一环。唐山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建祥表示,并购上市公司可推进资产证券化,解决资产流动性不足。雄安雄州建设投资集团总经理严荣华谈到,未来要充分整合盘活政府资源,发挥杠杆作用,通过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实现“四资循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