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召开,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总监王斐发表主旨演讲,探讨绿电绿证与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的协同发展与展望,介绍碳市场机制、绿证交易及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情况。

新华财经广州12月9日电(王欣蕾)气候变化作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推动着全球合作向绿色未来迈进。12月8日至9日,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主题为“全球合作绿色未来”。9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绿电绿证高质量发展大会”专题论坛上,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总监王斐发表了题为《绿电绿证与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的协同发展与展望》的主旨演讲。

图: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总监王斐发表主旨演讲

王斐指出,全球碳市场机制正持续扩展,主要分为强制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前者如广东试点碳市场、欧盟碳市场等,后者则包括我国的CCER、VCS、GS等独立碳信用机制。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全球碳市场的多元化体系。

在碳减排量的购买主体及目的方面,王斐介绍,国家购买碳信用以兑现气候承诺,如我国的“30、60目标”。同时,苹果、施耐德、惠普等行业龙头企业自愿承诺减排,不仅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还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兑现减排承诺。

王斐还深入探讨了绿证交易。他指出,绿证交易与碳信用交易机制相似,都是将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或环境权益开发成权证类交易产品。目前,国际绿证主要应用于加入RE100、SBTi等倡议或组织的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此外,王斐提到,全国绿证交易日益活跃,自愿碳市场不断扩大。然而,自愿减排市场仍面临开发成本高、技术发展不成熟等问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直接减排技术成本偏高或技术不成熟,同时电、碳两个市场环境效益重复计算问题也需深入探讨。

在绿证绿电与碳市场协同发展方面,王斐认为,绿电绿证和CCER两个市场具有互补效应。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已允许通过绿证绿电方式抵扣企业碳排放,体现了互补和协同。他建议解决碳、电行业认证标准和互认问题,推进国际合作和政策协同,并探索碳、电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

最后,王斐介绍了中国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该交易所于今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是社会资本牵头设立于境外的独立专业碳交易所,提供覆盖全球的高质量标准化碳信用合约,专注碳和绿色能源等绿色资产及跨境交易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