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视频频现,监管出手整治
AI导读:
AI“魔改”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愈发频繁出现,侵犯版权、破坏传统文化认知,引发广泛争议。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要求排查清理AI“魔改”视频,加强内容监管,推动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进步,AI“魔改”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愈发泛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的《管理提示(AI魔改)》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明确指示,指出AI“魔改”视频严重扭曲了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去甚远,且涉嫌侵犯版权。例如,《甄嬛传》被恶搞成“枪战片”,《红楼梦》被改编为“武打戏”,甚至出现了孙悟空骑摩托车的荒诞场景,这些“魔改”视频无一不是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对经典作品进行了肆意的篡改,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管理提示》明确要求各省局加强对辖区内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督促其迅速排查并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内容,并要求在12月10日前反馈工作情况。同时,强调要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全面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实施严格准入和监看,并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以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创作和内容消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创新,但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和内容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提示》的发布标志着监管机构已经深刻认识到AI“魔改”视频的生成和传播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健康秩序。然而,由于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更新,生成和传播“魔改”视频变得更加便捷且隐蔽性更强,这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除了技术的复杂性之外,整治AI“魔改”视频还面临着诸多法律难题。如何界定AI“魔改”视频的侵权范围?如何确定侵权者的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仍然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版权保护方面,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而现行法规对于AI“魔改”内容的监管也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之处。因此,企业不能对这一“侵权行为”视而不见,而应积极采取行动加强自我监管,并与政府和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
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内容审核措施和技术手段来识别和过滤潜在的“魔改”视频。平台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对上传含有侵权内容的视频进行严厉惩罚以形成震慑效应。同时平台还应加大用户教育力度提高用户的版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让用户清楚地认识到AI创作的内容也应遵循版权法的相关规定避免将“魔改”视频作为创作手段。
治理AI“魔改”视频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媒体应加强宣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尊重原创内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有在政府、平台、技术提供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才能有效遏制AI“魔改”现象的发生确保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