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货币双宽松预期攀升。会议信息引发市场积极反应,各界预计中国将继续降准降息,为财政宽松政策护航。同时,债牛行情有望持续,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9日召开会议,深入研讨2025年经济工作规划。会议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并重新提及“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与当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中国货币政策相呼应。

受此消息影响,富时A50指数及海外中国相关ETF均大幅上涨。市场普遍预测,中国年内降准概率较高,明年或将继续降准降息,为财政宽松政策提供有力支撑。政策预期与政策引导共同作用下,同业资产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债牛”行情有望持续。多位债券投资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年内股市、债市均会有所表现,当前适度加杠杆、拉长久期是应对低利率环境的优选策略。更多机构正密切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期获取更多财政宽松信号。

财政货币双宽松预期持续升温

各大机构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标志着超常规逆周期政策的正式开启,政策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多数机构预测,未来将继续降准、降息,其中降准空间更大。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计,到2025年年底前,中国央行将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降息15BP,同时实施全面降准。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央行将扩大总量工具操作规模,通过多项措施释放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适度宽裕。

此外,连平指出,受内外部因素影响,降息幅度可能有限,总体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各界普遍认为,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对中国加征关税,叠加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等外部因素,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构成一定压力。

财政政策细节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待本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进一步确立。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银河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财政加码的方向将包括消费和房地产领域,狭义赤字率有望突破3%的思维惯性。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政治局会议将需求政策列为九大重点工作之首,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章俊认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在2025年延续并扩大规模。瑞银集团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表示,明年以旧换新政策规模可能扩大至两三千亿元。

数据显示,7月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和汽车等消费的带动作用超出预期,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国内外投资者普遍认为,“重启内需”将是中国未来的关键主题。

此次政治局会议还提及“稳住楼市股市,更加重视微观主体在经济中的获得感”。在机构看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对于稳定预期、激发经济活力至关重要。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大,需要更加防范由房地产或股市下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内需冲击。

年内股债向好,债券交易员调整策略

政治局会议相关信息发布后,A50中国指数期货、香港恒生科技指数等纷纷上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走高,上周一度跌破7.3的离岸人民币也有所回升。

贝莱德基金此前表示,参考海外政策宽松经验,股债或有机会双牛。尽管近期债券投资人士普遍担心股票的虹吸效应,但天风证券固收负责人孙彬彬认为,在降息结束前,债牛行情并未改变。当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创下历史新低,在“债牛”判断不变的背景下,债券投资机构开始加杠杆、加久期,以博取更高收益。

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举下破2%大关。12月9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4BP报1.9150%,续创历史新低。未来整体债券收益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但交易员提醒需警惕央行的潜在口头干预或卖债行为,以及股市的分流效应。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表示,政策引导同业资产利率下行,带动了无风险利率中枢下移,机构更多地依靠久期来增厚收益。他建议,长债可继续持仓观望,若短期调整可再增配;存单利率已下调至1.75%左右,建议持仓观望;长久期且高评级的信用债性价比在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