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正式开启
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市场反应热烈。经济学家解读称,此举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未来货币政策将在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
货币宽松空间正式开启。自2008年以来,中央首次在货币政策上再次定调“适度宽松”,这一决策距上次提及已相隔14年。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强调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一决策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市场分析认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的启动是以确定性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一表述更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彰显了当局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定决心,政策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欧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多位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从国内环境来看,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亟需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支持。同时,现有“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基调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发生重要转变。这是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此外,自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已实质性开启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并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然而,自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已长达14年之久。此次调整无疑为未来的货币政策留下了更多的宽松空间。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市场普遍关注。在政治局会议最新定调后,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稳增长成为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预告,预计年底前将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了坚定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等内容。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一是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二是继续降准降息;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降准、降息,并可能采取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
然而,董希淼也提醒道,货币政策的作用终究是“有效但有限”。要扩大有效需求、防范化解风险,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有力的措施,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协同发力。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经授权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