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9日,中国银行间债市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盘中探至1.92%关口,续创新低。分析指出,政策预期与机构年底提前配置支撑债市走强,但未来需警惕利率反弹风险。

12月9日,中国银行间债市再现新动向,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盘中一举突破1.92%大关,续刷历史新低。此番走势是自12月2日该国债成交利率跌破2.0%后的又一次深度下探,债市整体呈现强劲态势。

具体来看,12月9日数据显示,截至16:25,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下行约4个基点至1.92%,再次刷新了历史最低纪录。而早在12月2日,该券种收益率便已下破2.0%的关键心理关口。

进入12月以来,债市整体表现尤为亮眼。中债登数据显示,12月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报1.9539%,较11月末下行约7个基点。同时,30年期、5年期、2年期、1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报2.1585%、1.6111%、1.3184%、1.3485%,与11月末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行态势。

国债期货市场同样传来捷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收盘,自12月以来,30年期、10年期、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76%、0.38%、0.21%、0.06%,显示出市场对于未来债市信心的增强。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月度走势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波上涨趋势。

债市如此“牛气冲天”,背后原因何在?未来又会如何演绎?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倡议》自12月1日起生效,这一举措有望推动资金从同业存款更多进入短债、存单以及资金市场,从而带来短端利率的下行和资金的宽松。短端利率下行后,长端利率下行空间也随之打开。

另一方面,政策预期与机构年底提前配置也是支撑债市走强的关键因素。海内外机构对2025年国内政策利率下降具有较强的一致预期,这驱动市场提前为此定价。同时,今年4月以来,债基的“工具化”属性日益凸显,机构(及个人)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快速拉久期参与“债牛”,负债端的持续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利率的下行。

然而,对于债市未来走势,多位业内人士也提醒称,尽管债牛的方向未变,但不排除后续存在止盈需求上升导致利率再度反弹的可能性。因此,建议投资者适度止盈,新增资金关注短债与存单的配置机会,长债则需等待调整后的参与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内容有增减调整以符合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