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央行时隔六个月再次增持黄金,引发市场关注。同时,新兴市场央行黄金需求回升,黄金作为避险和抗通胀资产的属性备受青睐。未来,黄金在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时隔六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出手增持黄金。

12月7日,央行发布最新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截至11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7296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16万盎司。此前,央行曾连续六个月暂停增持。

图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黄金增持策略显现

11月,伦敦金现货价格下跌3.40%,创下去年9月以来最大月跌幅,为我国央行提供了增持黄金的良机。

近年来,央行购金动作频繁。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至今年4月,央行累计增持黄金1016万盎司。然而,今年5月至10月期间,央行暂停了黄金增持。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购金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尤其在金价高昂时,无需急于增持。4月底,伦敦金现货价格已高达2285.79美元/盎司,较去年底上涨约11%。

尽管11月金价有所回落,但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整体上涨迅猛。截至发稿,伦敦金现货价格报2648.42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达28.43%。央行此次增持,预计将对黄金未来上涨趋势形成支撑。

专家认为,央行增持黄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已将黄金视为长期配置资产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表示:“过去两年,央行黄金持有量增加约15%,反映央行减少外币资产占比、提升资产组合多样性的趋势。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增持时机与价格、资金头寸等技术因素有关。”

新兴市场黄金需求回升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9月全球央行净购买黄金40吨(约为141万盎司),央行黄金需求有所回升。新兴市场央行主导购金活动,其中波兰国家银行和匈牙利央行购进量最大。

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与其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密切相关。过去10多年间,美元资产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黄金、人民币资产占比稳步上升。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曾表示,黄金的避险属性和抗通胀属性,颇受新兴市场国家央行青睐。

在“去美元化”背景下,我国央行正持续推进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配置,增配黄金亦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指出:“黄金的避险和抗通胀属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信心保障。”

展望未来,胡捷认为,黄金在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增持操作需渐进进行。

瑞银预计,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将继续增加黄金储备,叠加美国利率下降和ETF需求回升,将推动现货价格走高。该机构预测,到2025年年中至年底,黄金价格将上涨至每盎司2900美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