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警方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将涉嫌非法集资超300亿元的“和合系”公司实控人林某从印度尼西亚押解回国。今年以来,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明显加速,投资人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警惕“保本保高收益”的诱惑。

今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发布通报,披露了上海警方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将涉嫌非法集资超300亿元的“和合系”公司实控人林某从印度尼西亚押解回国的消息。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相关部门透露,“和合系”案件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涉及金额巨大,受害群众超过2万人。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已频频出手,加大对非法集资、“伪私募”“乱私募”的打击力度。在此背景下,投资人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辨别理财机构及基金合同的真实性,对“保本保收益”的诱饵坚决说“不”。

12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自依法对“和合系”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以来,警方持续开展追逃追赃工作。2024年5月22日,国际刑警组织对“和合系”公司实控人林某发布红色通报。11月30日,在公安部的协调部署下,上海警方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将潜逃境外的林某押解回国。

据媒体报道,10月10日,印尼移民局局长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林强在印尼巴厘岛伍拉·赖国际机场被扣留。林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十多年金融从业经验,旗下经营“和合系”三大公司,分别为和合资管、和合首创及和合期货,三家公司在业务上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和合系”的主体架构。

自2023年8月起,“和合系”旗下和合首创的产品便出现兑付困难,公司未能足额兑付的产品涉及金额共计52.56亿元。随后,和合首创启动兑付事务,并在2024年1月3日完成首批兑付计划,共计兑付5.1亿元。然而,今年4月9日,和合首创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自即日起暂停兑付工作。

“和合系”利用资管产品、金交所挂牌发行的非金融理财产品进行非法集资,最后将募集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据私募人士介绍,林强等人过去几年在国内城投债市场风生水起,通过自募资金提前认购城投债,从而造成热销。在向市场发行资管产品募资时,许诺的年化收益超过6%,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后续发现承诺收益后募资简单,且“和合系”直销并不需要资金托管和产品备案,虚构项目、底层资产等非常容易,因此构造了较大的资金池。

记者查询发现,和合资管与和合首创均非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资金不受托管限制,和合期货也不具备发行资管产品的资质。因此,“和合系”完全是凭借名称上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字眼构造了资管机构的假象。

今年以来,多个非法集资案件处置频现新进展。例如,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通报称,鼎益丰及其关联公司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外,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也发布公告称,犯罪嫌疑人张之谦涉嫌集资诈骗罪及刘宁、杨晓峰等七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正在明显加速,后续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相关案件的处置节奏、追赃挽损力度等有望不断提升。对于投资人来说,面对“保本保高收益”的诱惑,应保持警惕,尤其是对超过8%年化收益的产品,需认真核实确认,仔细阅读产品合同内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