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我国核心CPI与PPI数据改善,物价走势如何?
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核心CPI同比上涨0.3%,PPI环比转为上涨0.1%,同比降幅收窄。专家分析认为,这释放了政策显效、内需逐步恢复向好的信号,但物价指标整体仍处于低位,需政策持续发力。未来物价走势如何?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新华财经北京12月9日电(安娜、陈爱平、王春霞)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我国核心CPI与PPI数据。数据显示,核心CPI同比上涨0.3%,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则由下降转为上涨0.1%,同比降幅也收窄了0.4个百分点。这一系列价格指标的改善,预示着怎样的经济趋势?未来物价走势又将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经济专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11月份我国核心CPI与PPI走势的同时改善,反映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发力,企业信心和市场需求都在逐步恢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持相同观点,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提振了居民消费信心,从而推动了核心CPI同比增速的加快。
核心CPI作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能反映长期稳定的消费需求。而PPI则反映国民经济活动中生产环节和上游领域的产品价格情况,通常被视为未来CPI变化的前瞻指标。对于PPI数据的改善,温彬进一步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一揽子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的协同作用,使得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得到恢复,如房地产、基建项目的加快推进,带动了水泥、玻璃、钢材、有色金属等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
然而,尽管价格指标有所改善,但专家也指出,当前我国物价指标整体仍处于低位,内需的改善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后续仍需政策持续发力,以推动工业生产与消费的回升。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CPI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则同比下降2.5%。
此外,CPI增速的下行也受到了一些阶段性因素的影响,如气温偏高及旅游淡季出行需求的回落等。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导致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同时,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也出现季节性下降。
从同比数据来看,食品价格涨幅的回落也是带动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虽然同比上涨,但涨幅均有回落;而鲜果价格则由上涨转为下降。与此同时,牛肉、羊肉、食用油、禽肉类和粮食价格同比也出现降幅。专家指出,食品价格的走低虽然会下拉CPI,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却有利于民生保障。相比之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等其他因素对物价走势的影响更需引起关注。
温彬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行导致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下行,同时特朗普上台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部分装备制造业的价格。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PPI的回升步伐。然而,从CPI系列指标来看,翘尾因素的影响已经有所上升。因此,专家指出我国消费恢复节奏仍待加快。
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年内我国物价数据将有所改善。温彬指出,CPI同比涨幅的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冬季肉类需求的增加以及气温下降对农产品生产储运的影响;二是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将继续改善内需并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然而,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抬升以及国际能源价格可能回落的因素,CPI涨幅将有限。
就PPI而言,温彬认为后期受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增长放缓及全球需求趋弱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整体回落。但随着我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显效以及特朗普加速组阁后“抢出口”的可能提前,国内工业品价格有望回升。这意味着下一阶段我国PPI同比降幅将有所收窄,但走出负值区间仍需时日。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也指出,年底受天气影响我国农产品供给预计有所减少,将带动CPI上涨。同时考虑到CPI与PPI翘尾因素影响将逐渐归零以及房地产市场、基建、制造业的持续修复和增长,后期物价有望加速回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