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债基规模增长,债市跨年行情受瞩目
AI导读: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指数债券基金规模稳步增长,多家机构倾向于指数化投资。债市近日迎来强势反弹,指数债基尤其是债券ETF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同时,债市跨年行情也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指数股票基金持续火热的同时,指数债券基金(债基)的规模也在稳步增长。多家机构对债基的配置逐渐倾向于指数化投资,基金公司也加大了对被动债基产品的布局力度。
自9月底债市经历调整后,近日迎来强势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2%,标志着债市“1时代”的到来。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市场的强势行情将持续,指数化投资浪潮下,指数债基尤其是债券ETF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
指数债基规模显著增长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近期机构对指数债基的青睐明显提升。指数债基覆盖利率债、信用债等多种债券,为机构提供了便利的投资布局。同时,“资本新规”的发布也促使部分机构更倾向于投资指数债基,以降低资本占用。
“资本新规”即去年11月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对银行资管产品配置的风险权重计量进行了调整,导致无法穿透至底层资产的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权重提升。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货基、非指数债基等产品无法穿透至底层资产,风险权重提升,商业银行持有这些产品将增加资本消耗,因此对这些资产的配置需求可能减少。而被动债基产品投资组合和策略的透明度较高,有助于减少资本占用,因此银行等机构的配置规模可能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资本新规”实施以来,被动指数债基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约35%。
基金公司积极布局指数债基
在指数化投资浪潮的推动下,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把指数债基作为产品布局的重点。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指数债基的规模增速逐渐高于主动投资的债基,未来计划将这类产品作为指数化拓展的重点。
数据显示,今年新成立的被动指数债基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已超过去年全年。平安基金ETF指数中心投资副总监钱晶表示,目前国内债券ETF规模占所有ETF的比重较低,而海外市场占比高达20%,因此债券ETF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截至12月8日,全市场300余只指数债基中,债券ETF产品仅有20只,占比不足7%。尽管债券ETF规模相对较小,但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也有基金人士认为,虽然指数化投资将成为一大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主动投资债基会被完全取代。目前“资本新规”涉及的机构仅为银行,仍有许多其他类型机构对主动债基有着较大需求。
债市跨年行情备受关注
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引发市场热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981%,创2002年4月以来新低。受此影响,债基出现大范围上涨,上千只债基净值创历史新高。
恒生前海债券的基金经理李维康分析称,债市大幅走强的核心原因是同业活期存款降息预期所致。随着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同业存款降息将进一步降低银行总体负债成本,利好债市。
李维康认为,岁末年初的债市容易出现抢跑行情,叠加人民银行呵护流动性的意图明显,银行负债成本下降、配置需求提升,债市仍处于顺风环境中。此外,融通稳鑫90天持有期债券的基金经理黄浩荣也表示,现阶段新发债基产品的一大考虑就是把握债市的跨年行情。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债市长期趋势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或将延续。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