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评估行业收费标准灵活,人才培训市场待规范
AI导读:
数据资产评估行业收费标准灵活差异大,市场快速发展但存在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数据资产评估人才供需失衡,培训市场快速扩张但尚待规范。
面对价值均为500万元的数据资产评估项目,广东某资产评估公司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其项目费用预计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作业周期需2至3个月。相比之下,北京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则声称项目收费仅为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且一周内即可出具报告。这一显著差异揭示了数据资产评估行业在收费标准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据资源的合理确认和评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一需求催生了数据资产评估产业链条,涵盖了从项目评估到人才培训等关键环节,相关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然而,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行业标准不统一、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对数据资产评估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挖掘问题根源,探寻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路径。
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我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走在前列。今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将数据资产“入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对数据资源的高度重视与深度挖掘。
数据资产评估作为核心环节,正催生并汇聚成一个规模庞大且极具潜力的市场。据天眼查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注册生效的数据资产评估公司共计40家,其中今年以来成立的公司就有14家。而经营范围涵盖数据资产评估的相关企业则高达9199家。
数据资产评估流程包括技术人员多维度衡量数据质量、律师事务所确权、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考量并估值等环节。相关企业需要提供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基本情况、数据资产评估用途情况等材料。
针对收费标准差异较大的问题,相关方表示,目前市场上对于数据资产评估收费并未形成统一标准,普遍依据资产价值高低、评估用途等情况按比例收取费用。甚至在实际操作中,费用也可在后续沟通中给予部分优惠。
随着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施,企业愈发重视数据资产的管理与估值工作。然而,相关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从事数据资产评估工作的主要是传统资产评估人员,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数据资产评估培训蓬勃兴起。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开展相关培训,涉及地方政府、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数据交易所、高校等多元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涵盖导师授课、行业交流实践等方面,收费在3000元到10000元之间不等。
然而,目前我国数据资产评估培训市场尚处于快速扩张但尚待规范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各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难以保证。因此,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深入考察其背景资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证书性质价值等方面,确保培训质量助力个人职业发展与专业能力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