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园区: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城共兴
AI导读:
伴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未来产业园区需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本文探讨产业园区如何通过集聚形态进化、未来产业选择及多维生态构建,实现产城共兴。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正驱动着众多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此过程中,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最小单元”及科技创新的关键载体,其角色已远超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与硬件堆砌。
面对变革,产业园区如何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并推动城市化建设,成为时代赋予的新使命。12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携手城市进化论举办的“中国未来产业园区与城市IP进化思享会”,汇聚了国内众多知名园区、企业、智库及高校的政企学研代表,共同探索产业园区的未来路径。
图片来源:活动现场
集聚:从物理堆砌到“强关联”生态
产业集聚是园区的核心特征,旨在创造更多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指出,园区经济不仅要求组织、技术、企业在地理上集中,更要产生协同效应,形成生产效率、交易效率等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部分产业园区未能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集聚效应有限。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指出,过去产业园区常孤立引进企业,未意识到产业链竞争的重要性。常州高新区则通过形成“更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集聚”,成功打造新能源之都,既引进中创新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也注重培育“小而优”的科创项目,构建起产业链上下游的闭环。
武汉经开区作为汽车产业集聚区,也吸引了星纪魅族总部入驻,展现了汽车与消费电子跨界融合的趋势。任浩以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为例,强调“强关联”集聚的重要性,通过高质量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园区企业间的创新合作。
进化:锚定未来产业,培育“森林”生态
未来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主导产业。政府工作报告已将“未来产业”纳入其中,并明确制定发展规划,开辟新赛道。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认为,未来产业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思享会上,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与火石创造联合发布“2024产业园区‘未来力’指数”,评估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大兴亦庄园及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位列前三。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先知先觉的典型,30年前与新加坡合作,如今已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的区域之一。苏州通过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明确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并配套一揽子支持措施,包括组建投资公司、制定产业规划、建设产业园等,形成“种一片森林”的生态。
活力:多维生态引领产城共兴
园区竞争已从物理扩张转向内涵与质量提升。任浩认为,园区发展经历聚核、聚链到聚网的三个阶段,3.0阶段更强调创新导向、产城融合。上海张江通过聚焦高校院所、顶尖人才和源头创新,实现产城融合。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规划工业、配套、绿化用地,构建了产业、社会、自然三态平衡的空间。成都青羊经开区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从以产带城到产城融合,再到产城共兴的转变。
体制机制创新是释放园区活力的关键。园区需从招商向招商与育商并举转变,关注营商环境、行政制度等软性因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使地方“以税招商”成为过去式,招商需更多考虑企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
东莞正积极打造“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的城市产业IP,提升产品内涵,带动城市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与会者认为,现代化城市IP的打造应与地方产业深度绑定,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