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CCUS技术路线正逐步展现盈利潜力,预计至2030年前将形成产业化能力。大会上发布了最新版《中国CCUS发展技术路线图》,指出CCUS是全球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我国已明确将其纳入发展规划,但仍需加强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二氧化碳制备混凝土、二氧化碳驱油等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正逐步展现盈利潜力,预计至2030年前,CCUS技术成本将大幅下降并形成产业化能力。12月7日至8日,“2024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会上,科技部指导、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版《中国CCUS发展技术路线图》指出,CCUS正成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已明确将CCUS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陈明介绍,科技部已发布两版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系统评估了我国CCUS技术研发水平、示范情况和发展前景,并在多个重点专项中进行了项目部署,持续强化平台基地建设,以推动CCUS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在CCUS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其泰州50万吨/年燃煤电厂CO2捕集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投产,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火电CCUS项目,单位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均为全球最低。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李萌表示,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捕集技术正快速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整体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封存方面进入早期示范阶段。目前,我国已投入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超过120项,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已超过每年600万吨,覆盖行业持续扩大。

与会人士指出,尽管我国CCUS示范项目规模明显扩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碳中和目标需求相比仍有差距。CCUS发展面临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陈明表示,科技部将统筹做好“双碳”目标体系布局,推动部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技项目,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参与国际合作。

《路线图》提出,我国CCUS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全球,但各环节技术发展不均衡,需加快建立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打通低成本投资渠道。

李萌建议,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通过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实现低碳零碳化。未来,CCUS规模化需求显著增加,将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需统筹优化源、汇匹配,完善相关标准法规和激励政策。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表示,将持续加大CCUS科技攻关投入,打造全容量火电机组CCUS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大规模高浓度煤化工CCUS全链条项目建设。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项目规模发展,捕集成本已降至低于300元每吨,能耗降至2.4G焦耳以下,未来技术迭代有望进一步推动CCUS各环节技术成本下降。

本届大会以“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吸引了相关领域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科技工作者等300余人参会。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照片,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