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涉及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文章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深远意义,包括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对现代化的成败至关重要。习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凸显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

城乡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陷入困境,农民生活困苦。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城乡融合的构想,认为这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新时代,党中央作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城乡融合旨在实现城乡共赢,既推动城市发展,又加快乡村建设,避免城市单向度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它尊重城乡差异,保留各自生活方式与主体功能,缩小资源、机会层面的不合理差距,推动城乡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城乡融合不是改造乡村为城市,而是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注入现代化元素,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的深远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共生并存是客观规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适应新型城乡关系发展趋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有助于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必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乡村既是消费市场,又是要素市场,推动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此外,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重大任务。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健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