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AI导读:
推出12万亿元化债措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推出了总规模达12万亿元的化债措施,其中包括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
四川省财政厅近日宣布,将于12月11日招标发行354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这笔资金将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作为增量财政政策的关键一环,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包括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和财政补助等,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并加强了对重点领域的保障。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相继出台,力度空前,市场信心显著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趋势。
按照部署,今年一次性增加了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这笔资金将在2024年至2026年间分三年安排,每年2万亿元。化债政策的逐步落实,不仅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当期负担,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精力和财力去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助于推动中长期经济的回升向好。
在财政支出方面,今年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和保障基本民生。财政赤字安排为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了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同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得到落实,持续实施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并完善了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金额达到了20868亿元。
货币政策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银行在今年2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了约2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信贷的均衡投放,盘活了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在货币政策结构上,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截至11月15日,银行已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了近4000亿元的贷款合同,有力支持了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此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持续加强,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了79.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9月份以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调控强度,推出了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其中,人民银行创设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达到了5000亿元。
政策协同助力经济回升
在宏观政策的实施中,我国加强了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增强了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改善。这些变化得益于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打出的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组合拳”。
在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方面,“四箭齐发”,涉及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以及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其中,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惠及了5000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财政政策方面,则叠加运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除了先期出台的“卖旧买新”换购住房阶段性个人所得税退税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等,还明确了一系列新的有力举措,包括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用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保障性住房,以及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其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自12月1日起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政策实施5日以来,全国已有36.4万户家庭申报享受了契税税收优惠,累计减免契税84亿元,户均减免2.3万元,有效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此外,货币政策为国债、地方债发行提供了充足流动性。今年,人民银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同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货币工具的设立,也加强了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
总体来看,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的一致性显著增强,政策合力效果突出。展望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密切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