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AI导读:
广州通过布局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为全国首个达成此目标的超大城市。同时,广州还加快实施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落地应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走进广州市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一辆辆垃圾运输车络绎不绝地驶入卸料大厅,在负压系统的助力下,臭气被有效遏制。登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囱顶部,260米高的休闲平台让人一览园区全景,只见现代化厂房在青翠之间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的是咖啡香而非臭味。
记者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时,发现了这一独特的景象。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是一家3A级旅游景区,更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题,涵盖了垃圾焚烧、生物质、餐厨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等各个方面。其空中咖啡厅更是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作为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曾长期面临“垃圾围城”的困扰。为了打破这一困局,广州通过布局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成为全国首个达成此目标的超大城市。以园区内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为例,该电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超过6000吨,占全市垃圾产生量的三成左右。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年供电量超过10亿度,足以满足35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此外,园区还实现了污水净化循环利用和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炉渣制成环保砖用于市政道路铺设,形成了固体废物全链条处理体系。从“垃圾成山”到“绿水青山”,广州通过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展现了其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的决心和成果。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作为核心引擎之一,处处洋溢着向“新”向“美”的绿色脉动。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首家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通过建设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接近99%,有效降低了对珠江水域生态的影响。同时,中建四局近期投用的科创大厦作为全国首座超17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通过设置超高太阳能烟囱、“冷巷”等创新设计,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
广州还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海珠湿地经过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集聚。在金融支持方面,广州引入了国开行战略融资贷款,落地了两个“美丽广州”示范项目,金融支持超过7亿元。此外,广州还建成了45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并在建设“无废城市”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随着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创新基地的建设和“生态大脑”的不断完善,广州已经汇集了10.11亿条数据。同时,广州南沙还积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推动绿色低碳项目的持续发展。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保森表示,广州将继续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