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挑战
AI导读:
2023年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新高,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山东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助力海洋强省建设,但仍面临入海排污口监管难度大等挑战。
2023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新高,达到95.6%,跃居全国前三甲;同时,该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二,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高达7620.4亿元,连续四年领跑全国。这一系列亮眼成绩,彰显了山东在海洋强省建设上的坚实步伐。
12月7日,2024海洋保护大会在厦门盛大召开。会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张金智详细介绍了山东在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助力海洋强省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他指出,山东作为我国的重要沿海省份,海洋强省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山东高度重视“湾长制”的实施,通过陆海统筹、协同发力,近海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众亲海临海,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海洋环境。同时,山东还注重科技引领和创新机制的运用,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监管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也日益清晰。
目前,山东已动态整治完成入海排污口2万余个,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海洋生态治理,整治修复岸线和滨海湿地。全省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黄河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三年低于入境断面。此外,沿海县城污水处理率和沿海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金智表示,目前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和威海市共有4个海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些美丽海湾资源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这三个城市分别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然而,张金智也指出,尽管山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入海排污口数量多、类型复杂、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达标压力较大,局部生态紊乱问题也时有发生。此外,海洋环境应急能力与海洋环境保护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
未来,山东将继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