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CCUS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中国已明确将CCUS作为重大项目示范,并在多个专项中进行了项目部署。尽管面临挑战,但科技部将持续推动CCUS技术快速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二氧化碳制备混凝土、二氧化碳驱油等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已展现出盈利的早期潜力,预计未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根据CCUS技术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至2030年前将形成产业化能力。

12月7日至8日,“2024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科技部指导、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版《中国CCUS发展技术路线图》提出了上述展望。该路线图指出,CCUS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将CCUS作为重大项目示范,并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将其列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点内容。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陈明表示,科技部已发布两版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评估了技术研发水平、示范情况和发展前景,并规划了技术路径,促进了CCUS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专项中,科技部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运输和封存等环节进行了项目部署,并强化了平台基地建设,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企业方面,国家能源集团等已将CCUS技术作为重点战略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果,如泰州50万吨/年燃煤电厂CO2捕集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李萌表示,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捕集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矿化利用等已接近商业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20项CCUS示范项目投入运营或规划中,捕集能力超过每年600万吨,覆盖火电、钢铁、水泥等主要行业,以及制氢、印染、玻璃等新兴行业。

然而,与会人士指出,尽管我国CCUS示范项目规模已明显扩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碳中和目标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CCUS仍面临成本高昂、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陈明表示,科技部将统筹做好“双碳”目标体系布局,推动部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技项目,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并持续参与国际合作与谈判。

《路线图》提出,我国CCUS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全球,但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应加快建立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打通低成本投资渠道。李萌建议,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通过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实现低碳零碳化。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表示,将持续加大CCUS科技攻关投入,打造全容量火电机组CCUS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并推进大规模高浓度煤化工CCUS全链条项目建设。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项目规模扩大,捕集成本已降至每吨300元以下,能耗降至2.4G焦耳以下,未来技术迭代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本届大会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吸引了30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参加。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