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对标伦敦金融城的劳合社,建立“前市后司”交易模式,推动再保险机构入驻,实现再保险交易。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保险业数智化转型,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

“滴水湖金融湾国际再保险中心大厦正朝着成为中国版‘劳合社’的目标迈进。”12月6日下午,在临港新片区举办的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数据驱动下的再保险创新”分论坛上,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杨菁透露。

杨菁详细阐述了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自2023年6月以来的建设进展:成功完成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的案例,推动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入驻,并实现了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截至目前,已有20家保险机构获批入驻。

劳合社,作为英国历史悠久的保险人组织,起源于17世纪的咖啡馆,现已发展为由个人承保人组成的社团组织,为会员提供交易场所及相关服务。临港新片区正致力于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其所在地位于浦东新区云鹃北路505号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

上海滴水湖畔新启用的国际再保险大厦,正对标伦敦金融城的“保险超市”劳合社,建立了一套“前市后司”的交易模式。其中,“前市”为交易市场,而“后司”则是楼上的运营中心,实现了当场对账、出单结算的高效流程。

国际再保险大厦内,一楼大堂的电子屏幕不间断展示着最新的再保险交易数据及其详细信息。一至二层特别设计的席位制度交易大厅,为再保险的供求双方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共商业务的平台。而更高楼层,则是再保险机构的办公区域。

再保险作为“保险业的坚强后盾”,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部分再保险交易仍采用传统的线下模式,这一特点促使顶尖金融人才与实体资源汇聚于交易大厅及其周边,形成金融集群。

临港新片区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并构建国际再保险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表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欧洲市场依托卓越的精算体系,探索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定价模式;北美市场在智能核保和智慧理赔方面取得突破;亚太地区凭借科技创新优势,在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

钟儒育强调,中国市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变革中脱颖而出,拥有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和深厚的数字科技创新实力。上海将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放在临港,旨在推进再保险国际化,提升全球保险定价权和话语权。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数字技术对保险业至关重要。它可降本增效、推动数智化转型、加速数字保险研发投入,并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监管数字化的稳定作用。

论坛上,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陈选娟宣读了“临港新片区再保险数智产学研联盟”倡议书。来自高校、再保险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23家单位共同发起倡议,致力于数智创新、数智融合、数智赋能,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科技及安全治理产学融合实践基地”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