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年会召开,聚焦行业发展与未来趋势
AI导读:
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召开,行业内外精英汇聚,共同探讨钢铁行业未来发展、产能调控、科技创新等话题。
中证网讯(记者董添)12月5日至12月7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汇聚了行业内外众多精英。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会上指出,为了拉动不锈钢、电工钢等关键品种的消费,需推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他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将是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并呼吁行业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等三大痛点,尤其是自律控产能方面。同时,他鼓励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并坚信科技创新将决定中国钢铁的未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生产模式。
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会上分享了钢铁行业的最新动态。他表示,尽管今年以来钢铁行业需求端下滑超预期,但供给端依然相对偏强。他预测,2025年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复苏可能会延迟到下半年,而制造业用钢消费方面,机械、汽车、造船、家电和能源行业均有望实现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汪建华建议,企业应树立经营性思维,建立韧性化体制,并努力培育新增长曲线,特别是要有竞争性产品,并保持正的现金流。
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在会上也发表了看法。他指出,目前我国炼铁能力已达10.14亿吨,电炉炼钢产能达到2.05亿吨,但预计2024年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约为9亿吨,钢铁消费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他建议钢铁企业应主动减产,从全局出发作出理性决策,并呼吁各区域建立区域产销协调机制,通过协同减产避免过度生产和无序竞争。他还建议重建钢厂与经销商的关系,推动产销一体化,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此外,他还强调了加大产能调控力度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通过碳排放配额机制迫使高排放、低效率的产能退出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