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在于瞄准战略性行业进行底层科技创新,而这种创新基于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中芯国际等上海芯片企业为中国贡献了关键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上海还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创新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密钥,深植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六字精神:开放、创新、包容

宰飞、吴丹璐/本报记者

在上海张江的中芯国际,虽然外表宁静,但关于它的传奇故事从未停歇。去年8月,华为Mate 60 Pro手机的发布,引发了全球瞩目,各界纷纷猜测其内部突破性的7纳米芯片是否出自中芯国际之手;今年5月,中芯国际更是跃升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成为行业焦点;近期,国外媒体又报道了中芯国际新厂加速国产化的消息……然而,对于这些传闻,中芯国际始终保持沉默,鲜少在公众视野中露面。它只是在上海张江,一片名为“团结”的绿地对面,默默耕耘,持续创新。

有人指出,大国间的竞争,过去由钢铁和石油主导,而未来则将取决于硅——这一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当前,芯片技术可能是世界上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新发展理念下的先进生产力。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地方考察中都强调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从中芯国际的发展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某些特质:坚定地瞄准战略性行业,进行底层科技创新,而这种创新又是基于开放和包容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上海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选择标准,首先是其战略性意义。不少研究者认为,“新质生产力”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质生产力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和制度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具有国家发展含义的战略性概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上海明确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这意味着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上海也要发挥引领作用。上海将着力点放在了三大先导产业上,其中集成电路(芯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之一,各国都在竞相布局。美国通过了《芯片和科学法》,投入巨资用于半导体研发;日本也试图重现昔日芯片产业的辉煌;欧洲则一边引入英特尔晶圆厂,一边推出补贴政策。

而在中国,芯片问题原本只局限于技术圈,但在美国对中兴、华为的封锁后,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上海产业界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大规模布局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的各个环节。虽然当时的开拓者可能并未预料到今日全球芯片技术的竞争如此激烈,但中芯国际等上海芯片企业无疑为今天的中国贡献了关键的新质生产力。

不仅仅是芯片行业,上海还围绕国家战略,发展了各类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在航空领域,承载中国人大飞机梦的C919已安全商业飞行一年多;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涌现出了一批自研大模型和GPU设计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上海率先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纯电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上海也开始了中国版“星链”的布局。

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表示,新质生产力要落实到产业发展上,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产业则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上,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是全球争夺的热点,上海等具有科研优势的大城市有责任代表国家加入竞争。尽管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封锁来阻止优势生产力外溢,但长远来看,这反而加速了中国对新质生产力的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它们能够改变游戏规则、重塑产业格局。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全球人工智能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也给上海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上海人工智能行业意识到,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赶上ChatGPT,但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上海汇聚了国家级新型科研机构、上千家重点企业和大量人才,追赶ChatGPT并非没有可能。

过去一年多,人工智能以各种创造性的方式融入各行各业,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质生产力。上海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追求原创性和颠覆性的创新,还在集成电路、材料科学等领域进行底层创新。这些创新运用到产业上,推动了既有产业部门的效率和质量变革,逐步形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上海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上了“科技创新”这第五个中心。如今,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对原有“四个中心”的引领作用愈加显著。而催生创新的关键在于包容的经济制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西莫格鲁指出,包容性经济制度允许大多数人参与经济活动,并发挥个人才能和技术。这种制度鼓励产权保护、维护契约、创造公平环境,为创新过程提供可能。

上海正努力实践这一目标:让媒体品评营商环境、让企业参与政策制定、让科学家突破研究边界。各阶层普遍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共同完善包容性经济制度,力求不断催生创新。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表示,职能部门应提供一种积极包容、主动开放的环境系统。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像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样,重视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密钥,就深植于这座城市的六字精神之中:开放、创新、包容。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