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两项倡议,规范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管理,确保政策利率有效传导。个人储户存款不受影响,但货币基金等投资产品收益率可能承压。

近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两项重要倡议,旨在规范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管理,确保政策利率的有效传导。两项倡议分别要求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并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同时提出银行应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均自12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一消息在金融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个人投资者也对此表示关切,询问个人定期存款是否会受到影响。

针对个人投资者的疑虑,相关证券机构和业内专家明确指出,“非银同业存款”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吸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非法人产品)的同业存款,而“利率调整兜底条款”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和机构等对公客户,并未涉及个人储户。因此,个人储户无需担心自己的存款利率会受到影响。

为进一步维护同业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该倡议不仅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还规范了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数据显示,近年来央行政策利率持续下降,但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并未随之调整,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此次倡议的出台,将有助于压缩这一套利空间,使同业活期存款紧跟央行政策利率变动。

同时,华源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金融机构非银同业存款余额已达31.2万亿元。分析认为,个人存款被分流至货币基金及现金管理类理财,再以较高利率存回银行或配置同业存单,导致非银同业存款规模持续增长。此次规范后,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预计将对现金类资管产品的收益率造成影响,并增加产品的降费压力。

另一方面,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还发布了《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该倡议旨在解决部分银行与对公客户签订的存款服务协议中缺乏利率调整机制的问题,确保协议存续期间存款利率的调整能及时体现在实际存款业务中。此举有助于缓解银行利率风险管控压力,降低负债成本,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个人定期存款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自律倡议》并未涉及个人储户存款,因此个人储户已存入的定期存款利率不会受到影响。此外,随着两项倡议的出台,货币基金等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还需看市场后续发展。

相关报道:

货币基金收益或承压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随着《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的发布,货币基金所投资的约6万亿元存款类资产面临再配置抉择。货币基金所投资的非银活期存款和银行协议存款一直是其组合中的重要资产,此次倡议的出台或将间接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未来,随着利率的调整,货币基金规模及收益率或将受到影响。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表示,如果非银机构协议活期存款利率的溢价水平消除,将带动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显著下行,从而降低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同时,规范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行为也可能导致非银理财产品后续估值受损。

总体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将因此受到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还需看市场后续发展。

(文章来源:金羊网,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