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迎政策东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AI导读:
农业农村部发布智慧农业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推动农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面临技术、基础设施等挑战。文章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平台建设等建议。
农业农村部近期公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及《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两份文件,共同聚焦“智慧农业”这一关键词,标志着农业正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的全新转型阶段,成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智慧育种、智慧种养、农产品智慧物流及全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它们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和业态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全面革新,为农业强国建设铺设了通往战略制高点的坚实道路。据预测,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目前,“空天地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已见雏形,在环境传感器、卫星遥感、农业无人机、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设施园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撑。如今,无人机飞防服务已成为多地植保服务的标配,这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持续加码,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在植保作业中面临的诸多难题。中央一号文件也曾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以推动农机节能减排降耗,为农业节本增效、提质降险提供坚实支撑。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数字田园、智慧果园、数字牧场等应用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农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更多新政策的出台,我国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然而,智慧农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与国外相比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高,这增加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难度。此外,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发展成果未能充分惠及广大农户。针对这些问题,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涉农科技创新国家队发挥领军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发制造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大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和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实施智慧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行动,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脱颖而出。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加快智慧农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成果转化,重视发挥企业家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家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中坚作用。此外,还需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将支持智慧农业发展与带动农户增收相结合。
在平台建设方面,应强化智慧农业示范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智慧化转型,推广应用现代技术。同时,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在智慧农业提质增效升级中的赋能作用。此外,还应鼓励智慧农业消费,推动形成消费引领生产的良性格局,并探索形成面向智慧农业的产品认证和标签制度,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