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AI导读:
全国65个城市已落实270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是缓解大城市住房矛盾、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最新数据,全国65座城市已成功落地270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标志着我国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更多家庭有望实现住有所居。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访谈时均表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是缓解大城市住房紧张、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其中,土地规划与供应是高效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石。
补齐短板,优先安排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速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以满足工薪阶层的刚性住房需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中,保障性住房的比例长期偏低,存在显著短板。在一二线城市,部分工薪阶层难以负担商品房价格。因此,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能够逐步解决工薪家庭的住房问题,缓解购房压力。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在供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供应。同时,鼓励多措并举,统筹利用各类存量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从各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实施情况来看,65个城市共落实270宗用地。其中,35个试点城市首批建设任务涉及土地面积7258亩,已确定建设单位的土地面积占比87%;第二批约3169亩,已确定建设单位的土地面积占比78%,总计可建设住房14.93万套。另外,30个扩围城市的建设任务涉及土地面积2723亩,已确定建设单位的土地面积占比84%,可建设住房2.3万套。
严跃进认为,这些数据表明,各地通过加强土地要素支持,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需定供,优中选优
安徽合肥高新区讯飞小镇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式动工,吉林长春林语雅居开始申购,福建福州滨海新城双龙新居申购家庭近600组……今年以来,多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应遵循以需定供、以需定建的原则。这意味着,各地在进行前期摸排时,需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商业配套等因素,结合产业布局和居住需求进行选址。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节奏,按照职住平衡原则,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齐全的区域,防止房源长期空置。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首宗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址在滨海新城核心区,这是福州发展的重要节点,靠近新兴产业园,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就业人口集聚的区域。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编制了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保障性住房和配套功能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同时,将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在年度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确保供应。
盘活存量,提升效率
目前,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主要通过划拨新建和闲置房地改建两种渠道。专家指出,随着各地实践经验的积累,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正逐步从以划拨新建为主,转向划拨新建与闲置房地改建相结合,特别是盘活闲置房地筹集保障性住房已成为重要议题。
李宇嘉认为,划拨新增土地需进行规划调整、“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综合考虑成本,盘活存量资源筹建保障房可实现多赢。一方面,部分城市个别区域已出现供给过剩,盘活闲置房地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加速房地产去化。另一方面,已批未建土地、房地产企业破产处置的商品住房和土地、闲置低效用地等通常能迅速投入使用,降低了时间成本,显著提高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速度。
为更好推进存量土地盘活,财政金融政策相继出台。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好专项债券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同时,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重新启动土储专项债,明确了落地细则。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各地应根据自身经济能力、房地产市场情况和困难群体住房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土地等要素支持,积极研究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助力转型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