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市场热情高涨,产业基金涌现挑战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随着系列政策出台,并购重组市场受到空前关注,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纷纷设立并购基金抢抓政策红利。然而,并购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多市场主体形成共识、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并持续完善并购生态圈。
证券时报记者卓泳
随着《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并购重组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设立并购重组基金、发布相关政策,到构建市场生态,市场主体与地方政府纷纷抢抓政策红利,以期在这一轮并购重组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或即将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部分地方更是设立了相应的产业并购基金。同时,超过250家上市公司也紧跟步伐,设立了产业并购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国资和保险资金成为了此轮产业并购基金的重要参与者,其身影频现于各大基金之中。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当前并购重组市场热情高涨,但我国并购市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市场主体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共同探索并不断完善并购生态圈。
在地方政府方面,自“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多个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支持并购重组的相关措施。上海、北京、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深圳等地均制定了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其中深圳更是率先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已落地与并购重组相关的产业基金。例如,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发起的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北京亦庄设立的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等,均已完成备案或正式成立。这些基金不仅为并购重组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上市公司方面,众多上市公司也敏锐捕捉到了政策机遇,纷纷设立或拟设立产业基金。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5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公告。这些基金涵盖多个行业领域,如电力、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医药等。通过联合专业投资机构或上下游企业等多种模式,共同设立产业基金,旨在实现产业协同和聚焦“硬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基金的属性越发凸显产业协同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备受青睐。例如,中鼎股份与山东铁发资本等共同投资设立珠海充能挚鼎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旨在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
然而,并购重组并非易事。随着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并购市场供需两方的需求都有所增多,但并购基金的运作在中国尚不成熟。当前并购基金的运作主体多数从VC/PE脱胎而来,仍以VC/PE的投资逻辑来做并购基金,导致并购后的产业整合问题成为一大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并购重组“三分在并购、七分在整合”,产业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并购重组的成败。
此外,并购基金的退出问题也至关重要。由于中国股市估值较低,给并购基金的退出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并购基金可采用“双曲线”退出策略,即在持有期通过分红或再融资获取稳定现金收益,同时在市场形势有利时,将项目战略售出或上市。
整体来看,虽然当前并购重组市场热情高涨,但并购市场生态仍不完善,市场对产业并购的意识仍未完全形成。因此,需要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并持续完善并购生态圈,推动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